面塑新竹破旧俗 非遗巧手育新风 兴庆区创新实践引领乡村文明变革8月22日下午,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河滩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”新风面塑创作会”主题实践活动。在面塑非遗传承人冯刚的指导下,村民们巧手翻飞,创作出一个个寓意深刻的”新竹喜事”面塑作品,以传统艺术形式诠释移风易俗新理念。 新竹具有”新枝破土、节节向上”的特性,既象征着打破陈规陋习的勇气,也体现了新风尚、新习俗如春笋般萌发成长的过程。这一创意意象精准呼应了移风易俗工作中”破旧立新、向上向好”的核心内涵——摒弃不合时宜的旧俗,培育顺应时代的新风,犹如新竹取代老枝,以生机与活力推动社会风气革新。 本次活动是兴庆区2025年”文明浸润 化风成俗”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的创新尝试之一。今年来,兴庆区坚持守正创新,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移风易俗相互融合、相互促进的新路径,邀请多名非遗传承人加入项目,通过手艺实践丰富村民业余生活,有效传播移风易俗新风尚。 在近期开展的系列活动中,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银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宁霞带领村民用麻绳制作”我家的美丽庭院”,通过剪纸创作婚俗拼贴画,设计的”平安吉祥幸福瓶”深受村民喜爱;编结非遗传承人杨梅则通过打绳结的方式,带领村民制作同心圆和福禄寿绳结作品,寓意爱情甜美、家和万事兴;区级刺绣非遗传承人赵桂琴让村民在体验刺绣技艺的同时,用刺绣和十字绣设计自己的家训。 这些创新实践形式为兴庆区宣传移风易俗提供了新载体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村民们不仅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,更通过具象化的艺术形式,让文明新风理念深入人心,为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注入了鲜活力量。 兴庆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将继续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,让移风易俗工作更接地气、更有温度,真正实现”文明浸润,化风成俗”的目标。
|